本月 ✦ 月月聚® 線上專欄 ✦
✦ 她的身體和看不見的性別弱勢(二) ✦
/ 陳怡君 《從零開始打造月經平權》文字撰述者
🌙性別平等與科技進步是否背道而馳
倘若我們將視線看向現下的生活,包含民生消費、醫療保健、人際戀愛、教育與就業參與、旅行以及政治參與,許多女性已經有機會過著自我實現的生活。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性別愈趨平等,跟科技愈加進步相關。但是,「科技帶來了女性解放」這種說法,其實是種偏見。
科技是否讓女性更自由?各種健身及健康管理APP,它會提醒我們每天要記得運動、記錄體重變化,不僅會給予飲食建議,要你記得熱量赤字,還會提供各種願景——只要每天練腹部七分鐘,你也可以擁有馬甲線。仔細想想,對女性的期待跟要求還是擺在那裡,現實就是,大部分女性長期都在設法維持主流認可的身材。跟以前的差別只在於,科技的介入,讓女性有一種錯覺:這是她自己決定要這樣做的。
想要努力變好,為什麼會讓我們深陷困境呢?
🌙自我追蹤技術是幫助還是束縛?
在女性主義與科學研究期刊《催化劑》(Catalyst),2021年特刊「自我追蹤、體現的差異,以及健康的政治與倫理」(Self-Tracking, Embodied Differences, and the Politics and Ethics of Health)中,談論自我追蹤科技研究跟性別的關係。人們使用數位裝置來調整作息、減重、執行運動計畫、進行工作績效管理,還有監控血壓、體溫、體重、經期等生理狀態的連續變化,這麼做的確是出於使用者想把自己照顧好的善意,掌握身體狀況並保持健康。使用app或者穿戴式監控裝置,實在是一個非常誘人的選擇。無形之中,我們就把無形的社會期待,轉化成自我完善的簡易知識實踐方案。
但是,學者Luna Dolezal以及Venla Oikkonen就提醒,在新自由主義、健康醫學高度商業化及性別不平等的現代都市情境下,app跟穿戴式監控裝置是設計成讓個人自願使用,使用者對於健康的認知,將由科技提供的技術腳本跟互動方式來形塑,而不是由醫學知識書籍跟專科醫生來提供適合個人的方案。以經期管理app為例,它能幫助使用者記得自己的月經週期變化,預測何時會經痛、預先準備生理用品,還能顯示何時是安全期、危險期,協助決定避孕/何時要懷孕。但是,它只是將複雜的女性生理醫學知識化約成非常簡單的數字跟時間規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準確,還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可以因需求做出相對應的判斷跟行動。為什麼?因為經期管理app不是避孕措施的一種,也不能輔助受孕,它其實只能做出相對的預測。這項能記錄個人連續變化的科技工具,讓人覺得非常貼心且想要依賴它,卻終究無法回應預測失準所帶來的後果。
🌙符合社會期待的高效率身體,能否回歸自身
上述這種自主的錯覺,並不只是跟app有關,還涉及與當代白領女性價值觀的交互影響。近年盛行的新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就將女性主義的焦點從性別運動、制度改革,轉向個人職涯的成功。該主張鼓勵女性不只是高度投入工作,還要自我管理,以提升生產力,讓身體全力配合工作,於是製造出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高效率身體。
在Sarah Fox、Franchesca Spektor合寫的文章〈荷爾蒙優勢:追溯工作場所月經追蹤的剝削史〉(Hormonal Advantage: Retracing Exploitative Histories of Workplace Menstrual Tracking, 2021)中,便以令人不安的語調描述兩位女權主義企業家的月經週期願景。律師Jennifer Weiss-Wolf認為應該利用生理周期的震盪,來安排員工的工作,比如經痛可以休假,排卵期正是演講的好時機。健康專家Alisa Vitti則主張要順從生物節律,來引導生產力的發揮,比如卵泡期應該開展新業務,排卵期可以去建立人際關係,黃體期時會有完成專案的野心。
但不管是自我監測月經、或者是由企業協助安排員工在月經週期的工作,之所以會讓研究者感到憂慮,實在是因為月經監測技術源於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該篇月經監測技術的文獻,援引1931年Ruth Ewing博士執行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女員工缺勤改善計畫。實情是,企業關心女性的經期,是因為過去曾經認為,一旦放生理假,就會造成生產力的損失。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從上而下掌握女性的生理變化,從入職時就記錄員工經期期間的各種不適狀況,並且要求他們鍛鍊身體、調整飲食,定時追蹤他們的體態變化、疼痛狀況。不再繼續參與的唯一條件,就是經痛減輕、請假天數減少。回看今日,就連歷史學家也沒想到,過去對於女性員工的身體控制,會死灰復燃,以截然不同的形式重演,現在則是社會將提高生產力、保持個人健康的責任交回到個人身上,反而讓人們陷入無限追求符合社會期待、能夠保持高度自我管理,跟高生產力身體的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