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烏烏醫師的破解月經迷思講座後,月月聚#7請到中醫師來為大家解析經痛了~
不知道大家對中醫的看法為何呢?麥擱編對中醫的原理一直沒有很了解,平時接觸到的醫療資訊也多以西醫為主。但是在經過這次月月聚以後,可以說是對中醫有一點點認識了(可以這麼有自信嗎(❛◡❛✿)??)
一起來稍微回顧一下當天的精華內容吧ヾ(´︶`*)ノ♬
醫:各種症狀混雜很正常 不可見影開槍
本次月月聚是由馥林中醫診所的吳堯智院長擔任講師,講座一開始就發給大家內容用心的講義,並且隨即用豐富的中醫知識帶領大家進入認識中醫的小教室。
院長表示,中醫診斷時會由各種症狀判斷出患者身上有哪些「證型」——易疲累、臉色蒼白者是「氣虛」,手腳發麻也出現掉髮情況是「血虛」,怕冷且四肢冰冷、頻尿可能是「寒」,臉色紅而容易口渴、痰與鼻涕等分泌物較黃稠則是「熱」的表現。
其他證型還有「濕」,表現為頭暈頭重、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還有舌頭邊緣有齒痕等狀況。如果「氣滯」的話,可以從腹部悶脹、悶悶不樂等情況判定。以及「血瘀」,會有膚色暗沈、舌有兩條紫色的瘀斑等表現。
院長的詳細解釋,讓剛下班就立刻來吸收豐富知識的大家,一邊偷偷說「好難」,但還是非常勤奮地做筆記。在講解各種證型特徵的過程裡,大家紛紛喊「我怎麼什麼都有!」院長笑答,多種證型是會同時並存的,所以不可單看一種症狀便見影開槍、妄下定論!
各種證型的婦科表現不同 你的經痛會是哪一種?
以上提到的各種證型,各自的婦科表現也大不相同!透過這些婦科表現,就能進一步了解到經痛真的不只一種——脹脹的、悶悶的、下墜感、隱隱作痛⋯⋯都是不同證型的婦科表現喔!
比如說「氣虛」的婦科表現是經血顏色較淡、質地稀,小腹有下墜感;「血虛」的婦科表現之一則是小腹會綿綿作痛、經前經後有頭暈情形。「寒」者經血較黯,會有血塊,分泌物質地較稠,「濕」則是通常經期延後、質地黏、顏色淡。
常見的小腹、乳房脹痛與重墜感則是「氣滯」的婦科表現。「血瘀」的婦科表現包含有血塊,且經痛型態為下腹部刺痛,但是血塊排出後通常就不再疼痛⋯⋯聽到這裡是不是已經頭昏眼花了(´⊙ω⊙`)
所以我們可以說,單就「經痛」而言,可以從經痛的狀態(下墜感、脹痛感、下腹部刺痛⋯⋯)去推斷可能是哪些證型的表現?比如有血塊、下腹部會刺痛、乳房也會脹痛,可能就是「血瘀」+「氣滯」喔!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很像在搜集龍珠(?)
不妨也幫自己的經痛做個簡單的分析吧~你的痛可能是哪種證型的婦科表現呢?
中醫的「中」為「中庸之道」
初步判定證型以後,就讓醫生來對症下藥啦~院長解釋,證型為「血瘀」的婦科表現,通常都可以由「活血化瘀」此一處方籤改善症狀。至於為什麼會經痛?為什麼「血瘀」的經痛可以藉由消除血塊來緩解呢?由中醫角度解釋,血瘀為不正常的血壓到神經所產生的疼痛感,所以以活血化瘀的方式治療,消除血塊以後自然就不會疼痛了!
從這個治療方式也可以窺見中醫的醫療精神。院長在月月聚的一開始便問大家,中醫的「中」是什麼意思呢?有些人說是「中國」,有一說法則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意即「回歸平衡」,如果體質較冷就用溫暖的藥平衡之,瘀血的人用活血的藥,讓身體回歸平衡,症狀自然解除。麥擱編覺得,聽起來很有「只要邁向體內平衡的狀態,不舒服的狀況就會不那麼常登門造訪」的意味~雖為醫學的道理,拿來當作生活哲學好像也可以通用(๑•̀ㅁ•́๑)✧
院長帶來的〈解析經痛,中醫來開講〉內容相當扎實豐富,實在不是回顧文可以概括的(哭)
有到現場參與的各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環節呢?如果有朋友想來卻不能來,趕快把這篇文跟他分享吧~也別忘了揪他一起來下一次的月月聚,我們請到MGA筋鑑康刮痧創辦人,將會帶大家一起學習「針對經痛的自我刮痧法」!名額極速倒數中!4/19見囉!